栏目列表

汉剧(二簧戏 庞庄二簧戏)

发布日期:2019-12-31 来源: 浏览次数:

微信图片_20191231085917.png

总体介绍

二簧戏起源于湖北民间戏曲汉调,大约在17世纪中叶,汉调北进河南,在民间传播开来。它以河南口音和方言演唱汉调,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优点,经过长期的创新和艺术加工,逐渐形成了新剧种—二簧戏。

平顶山市二簧戏以叶县习楼的二簧戏和郏县庞庄二簧戏为代表。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,逐渐成为平顶山市民间戏曲的一朵奇葩。

叶县习楼村于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成立二簧戏班。在200多年间,二簧戏班或聚或散,但二簧戏一直在村里流传。久而久之,习楼村的男女老少受二簧戏的熏陶,人人都爱看二簧戏,都能哼上几句二簧戏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老艺人带领下成立二簧戏剧团。剧团鼎盛时期演员有四五十人,阵容整齐,服装道具一应俱全。剧团经常受邀到鲁山、郏县、西平等地演出。每到一处,都受到热烈欢迎。

郏县庞庄二簧戏是汉调二簧靠山簧的典型代表,它地处郏县、汝州、禹州三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,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,壮大于清未和民国初年,其剧目繁多,以大本戏为主,内涵精深,咏、白、唱、念的发音以当地群众语言为基础;表演洒脱、大方、泼辣、爽快;唱腔有婉转、柔和、纯朴、高亢、坚毅、激越之特点,具有西北戏剧之气派,形成了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浓郁的独特风格。

二簧戏的伴奏乐器有二嗡、京胡、三弦、月琴及打击乐器。唱腔调门分黄戏和皮腔两大类。黄戏有平板、二眼、三眼、反调;皮腔有慢板、流水、一字板、异板、飞板、梅花等。代表作有《三气周瑜》《定军山》《黄鹤楼》《四郎探母》等。

2011年,该项目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