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列表

临沣寨

发布日期:2022-12-07 来源: 浏览次数:

总体介绍

临沣寨位于平顶山市郏县东南13公里处的堂街镇朱洼行政村。创建于明代,重建于清代。清朝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由议叙监知县事朱紫峰(本村人)倡建,占地7公顷,筑寨石料全部为紫红色石材,寨墙平面呈椭圆形,周长1100米,高6.6米,上有哨楼五座,垛子800个。按八卦的乾、坤、巽三个方位,分别设西北门“临沣”,西南门“来曛”,东南门“溥滨”。临沣寨因西北濒临沣溪而得名。三个寨门均装有两扇10厘米厚铁皮镶裹的榆木大门,现在尚能自由开关。西北门两扇木板门铁皮上錾刻的“同治元年”,“嵗在壬戌”字样清晰可识。寨外有13米宽的护寨河绕寨一周,河内终年绿水长流。护寨河外围是千亩芦苇,百亩竹园。每到盛夏,清清的流水,碧绿的苇竹,五彩的水鸟和雄伟壮观的红石古寨相互映衬。有“中原第一红石古寨”之称。


临沣寨内寨内主要街道两横三纵五道,呈“井”字形交叉,寨内两横大街在这里由于历史原因分别叫做北大街和南大街,实为“北横大街”、“南横大街”。北横大街长300米,宽7—9米。南横大街长250米,宽8—10米。其余街道5—8米宽。民居多为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,现有明代民居三间一院,清代建筑100余栋,400多间。五脊六兽硬山顶,青砖高浮雕花脊,房坡覆盖灰色小板瓦,属于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。这些建筑规模宏大,布局严谨,类型齐全,从明代至今,在时代链上没有缺环,且各个时期均有绝对纪年的规范建筑。尤其是明清建筑,集中地存在于一个村庄之中,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,是研究明代建筑向清代建筑过度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,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。


清道光年间,朱氏三兄弟宅院,朱紫贵宅,建于道光十五年(公元1835年),占地面积1322平方米;朱振南宅,建于道光十一年(公元1831年),占地面积1762平方米;朱紫锋宅,建于道光二十九年(公元1849年)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。朱紫贵宅院门临南大街,坐北朝南,在寨内西部;朱紫贵宅居中,东邻是朱紫锋宅院,坐北朝南,门临南大街;朱镇南宅院在寨内东部,门临北大街,座南朝北。又以朱紫峰私宅为最,称为“汝河南岸第一府”。国家文物专家罗哲文说:“临沣寨填补了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。”这里有古寨墙、古寨河以及古建筑朱紫峰老宅、朱紫贵老宅、朱振南老宅、关帝庙、朱家祠堂遗址、清代枪炮局、朱家酒院等125处400多间古建筑。

这些古建筑是典型的明清四合院,保存相当完整,所有的古建筑都以中轴线建造。虽经近二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坚固如初,令专家称绝,具有较高的科学、艺术价值。2005年公布为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。2013年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