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列表

轧琴

发布日期:2019-12-31 来源: 浏览次数:

微信图片_20191231105242.png

总体介绍

轧琴,又名“亚筝”“轧筝”,俗名“滚琴”,据1988年全国民族民间器乐普查中证实,轧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拉弦乐器之一,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中有关于它的史料记载,它的形成时间应在隋唐初期,距今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

轧琴演奏技法是马尾弓和琴身协调滚动和翻动,演奏弓法有平弓子、击弓子、擞弓子等。轧琴是以五声音阶定弦。它的音色属于哑乐,古朴大方。演奏者左手托琴身之持琴孔,右手持弓,不用指法,来回翻动或滚动,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。演出过程中,演奏者可站、可坐,还可在行进中演奏。  

轧琴由琴底、琴梆、琴头等10个部分组成。马尾制弓,蚕丝制弦。琴身长66.5厘米,琴头宽13.5厘米,琴尾宽9.5厘米。琴箱是半管状,张弦9根。弓长40厘米。

轧琴演奏的主要曲目有古曲、民间器乐曲和河南地方的戏曲、曲牌,如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等。

舞钢市杨庄乡袁门村郭氏家族传下来的轧琴,则是郭九洲的先祖经300多年代代相传至今的,历史悠久。其先祖为路歧艺人(即流动的艺人),故在此办起了家庭乐坊,使用曲胡、轧琴、古筝、三弦、四弦、二弯等乐器进行演出活动。

郭氏家族组建的家庭乐坊明末清初时由家族成员8人组成,在其演变过程中,最多时可达20人,最少时也有6人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郭梅欣老艺人的多年潜心研究,艺术上得到了很大发展。1958年,他有幸参加了河南省许昌地区民间音乐调演,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。“文革”期间,此种表演方式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,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轧琴技艺又迎来了艺术上的春天。1984年3月,他们参加河南省第五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,获得民间挖掘奖和优胜奖。郭氏轧琴传人郭九洲根据当前形势在原有的曲目基础上,自编自演了许多时兴小戏及反映时代特征的新曲目,在演出中深入人心,良好的演出效果,也为发扬轧琴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做出了贡献。

2007年,该项目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袁门村 

联系电话: 13949480447